擺脫框架,勇敢實踐才有資格談夢想 | 公益旅行家 | 褚士瑩

2022-06-27

夢想連線

「沒有一定要做什麼,也沒有一定要在家!無論何時何地,總能與世界連線接軌,就像現在的銀行發展一樣,只要有網路就能連線,不再被時間、空間所侷限。」

訪問的當下,褚老師人正在哥倫比亞,透過視訊看見皮膚曬得黝黑的老師,正開心的說著結束訪問後他準備要去潛水。從台大到哈佛,遠赴法國學習哲學,走遍世界各地,甚至找到此生的志向和夢想投入NGO,他是別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,而這趟人生旅程卻是從小時候的「不被期待」所開啟。看似夢幻的追夢之旅背後有著變動和不斷打破框架,也有著觸動人心的自我追尋,這趟旅程仍持續的進行中,準備好了嗎?我們將透過文字,跟著老師開始一趟旅行。

不被期待就像沒有限制一樣,更有機會創造可能

褚老師曾說因為不愛讀書,在小時候「讀書=未來可以出人頭地」的社會價值觀中,他就像一株不被期待的「野草」,不會被賦予目標、期望,許多人在這過程中會挫敗、放棄,但他轉換思考的角度發現,「如果不被期待就像沒有限制一樣,代表一切都有可能!」

從高中開始,他試著走出台灣,開始了他的旅途。他從不幫自己設下限制,念什麼?做什麼?而是如野草般自由的生長,面對任何事都抱持著勇於嘗試的心態,就連填選大學志願都還是請學姊幫他填好,他便帶著行李出國了,直到了開學前一週才知道自己念了台大政治系。但校園也無法束縛那顆嚮往探索的心,於是他打開了地圖,選了一個地球上最熱的地方-埃及,與台大教授討論可以線上上課後,便到開羅念了新聞學,開啟台灣埃及兩點連線的生活,而後更到美國念了公共關係,甚至遠赴法國學習哲學,而這些都是沒有限制所創造的各種可能,也為他鋪下了追尋自我的契機。

每一趟旅程,都是一次人生的轉捩點

問到老師為什麼對於旅行如此著迷?他說:「真正走出去,會發現每一趟旅行都是一次人生的轉捩點。」那時的我們感到疑惑,為什麼一段旅程的影響如此深遠呢?直到聽完他在黎巴嫩NGO工作時的故事,才讓我們震撼不已。當時的黎巴嫩爆發內戰,他所服務的學校,不斷遭受恐怖攻擊,每天都會聽到爆炸聲,聽見爆炸聲音就撲倒已成了反射動作,在這時也讓他看見了難民的真實面貌。

「大家想像中的難民,是不是都很可憐、很窮?」聽見老師這樣問,我們同時點了點頭,然而他所見到那些逃出家園的難民,並不是窮困潦倒的底層人民,而是帶著僕人、開法拉利的。事實上難民的標籤並不等於貧窮,有機會可以當難民且可以離開國家的,大多都是有權力和財力的人。因為親眼見證才能有深刻的體會,這也讓他了解到真正需要關注的是那些無法離開家鄉,卡在邊境或者是逃不出去的人,這樣的經歷也使他更加堅定投入NGO的心。

 旅行最重要的是「你是不是有能力在任何一個地方好好生活」,放下框架順著融入當地,就像世界持續變化,我們也要有與世界一起變動的能力,不需要把旅行看得太高或太低,無論出國與否,踏出去的每一步都是突破,就像純網銀的出現,沒有分行的銀行到底怎麼運作?與其空想,不如加入新世界,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那些不同的日常,每一個體驗都將成為未來方向的鋪墊。

有資格說夢想的人,應該是勇敢「做」夢的人

小時候大家應該都寫過一個作文題目-我的夢想,老師會請大家天馬行空的去幻想,直到長大以後才發覺那並不是自己想要的,也不知道自己的夢想到底是什麼?

30歲時的他在科技業擔任顧問,在別人眼裡他的生活優渥無虞,應該很開心且滿足,但他卻無法打從心底的快樂,因為從大學時期開始,考量到經濟狀況等現實問題,便膽小的將NGO工作的夢想暫時擱置了。所以在正處於高峰的而立之年,他重置了他的人生,回到夢想最初的起點,正式投入NGO的工作。

問到在踏出這夢想的第一步做了什麼準備?

老師笑笑地說:「其實很單純就是錢。」他給了自己2年的時間,存了足夠生活開銷的積蓄和給父母的孝親費後,便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夢想的旅程,「要追夢前必須夠實際,才能讓夢想成功的機率變大,不會因為不切實際而失敗」他說,因此懂得善用工具存錢,如像LINE Bank夢想帳戶、定存等方式,為你的夢想奠基是重要的。

大多數的人對夢想有誤解,以為是那些小時候筆下的不切實際,又或是退休後要買到什麼樣的房子,但其實這些都不對,而是如尼采所說的「永劫回歸」,你怎麼知道這是你所想要與追求的?那就是「你下輩子或下下輩子都想做的事!」

夢想不需要完成,而是你要永遠走在夢想的路上,活著並持續地做著。

接納真實的自己,才能走在自己的路上

許多人誤解了做自己是要變成更好的自己,但之所以要成為更好的自己,其實是因為不喜歡自己,如果不喜歡自己怎麼做自己呢?

許多人一輩子都在拒絕自己,所以第一件事情是要接納自己,無論是內在的個性、家庭,或是外在的價值觀、大環境,接納自己後才有機會慢慢喜歡自己。若你有不喜歡自己的缺點時,練習想出這缺點能夠帶來的三個好處,例如缺點是:猶豫不決,那它帶來的好處可以是:代表面對事物的謹慎、會花時間去思考利弊、能夠更深入觀察別人,當你真正認識自己的每一個缺點時也在保護自己,開始接納真實自我的那一刻,才能走在自己的路上,找到屬於你的方向。

把金錢換取經驗,而不是把時間換成金錢

許多人即使做著喜歡的工作,卻仍會有迷惘的時候,或因生活中現實的因素消磨了熱情和信心,這時候就去旅行吧!用金錢去換取經驗,去接觸平常遇不到的人,去體驗和觀察世界上你不知道的人事物, 去爬山、去學習農耕、去不同的地方生活等等,每一個決定和身體力行都會給你反思、連結和回饋,你會發現那些原本令你痛苦的事情,可能變得微不足道,甚至不再影響你。若在這歷程中發現了自己真正想做的,那就勇敢按下重新開機的按鈕吧!當你發現放棄沒什麼好失去的,那就追尋自己的夢想吧! 

後記小單元: 快點推薦

(限時五秒,來賓需在時間內說出最喜歡的LINE Bank服務和原因)

 褚老師在看到這個問題時,馬上傳了一張消費即時回饋的畫面,說到:

 「現在真的發現使用現金的頻率變少了!LINE Bank快點卡綁定支付後,無論店面或路邊小攤都能使用,消費後即時回饋非常快速,即時回饋的點數也能折抵消費,真的很便利。」

最新發佈